汨罗:“量身”打造“智慧乡村”,“一家人”办事更高效
2022-12-02 09:10:48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 编辑:胥扬 | 作者:夏凡          浏览量:12330

"雨坛一家人"

汨罗融媒体讯(记者 夏凡)"我只要在这个平台发布村务信息,订阅了的村民都会接收到,极大方便了村级工作;村民们订阅消息还可以获得积分,用来兑换生活用品,现在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11月30日,汨罗市古培镇雨坛村村民监事会长、村"智慧管家"仇汨辉打开微信中的"雨坛一家人"小程序,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雨坛一家人"是专门服务该村基层治理的"智慧乡村"平台,通过乡村治理数字化,实现村级工作减负。说起该平台的由来,村党总支书记霍鑫笑着告诉记者:"这是偶然,也是必然。"

去年,一次偶然的会面交流,霍鑫了解到乡友仇红波在北京从事软件开发多年,早在2002年就创立了北京博卡先锋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

村干部人员少,乡村治理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等,制约着基层治理工作高效开展。霍鑫一直都在思考如何通过科学方法实现减负、增效。与仇红波交流后,他对"智慧乡村"这个近年来大热的名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生出了在雨坛村建设"智慧乡村"平台的想法。

仇红波在外多年,一直心系家乡,也想利用自身优势助推家乡发展。两人一拍即合。霍鑫随即向古培镇党委政府汇报,得到了支持。

"一年中,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做信息采集工作,所以我们想通过一次采集,及时更新,反复利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古培镇党委书记黄浩表示。他鼓励霍鑫大胆先行先试。

2021年12月,雨坛村正式启动"智慧乡村"建设。万事开头难。建立数字化平台,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打通村支两委和村民的沟通渠道。该村发动党员干部、组长、热心群众以开户主会、上户串门的形式收集村民基础信息……

起初,仇红波和霍鑫以企业微信为载体来建立信息平台,但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发现,由于受自主运营权的限制,不能契合基层治理的诸多需要。

他们决心自己打造一个专属于雨坛的"智慧乡村"平台,同时也意识到,要想实现基层减负,需要镇村联动,"平台信息不能打通镇一级,就实现不了减负。"

这次,仇红波和霍鑫没有贸然重启平台,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群众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内部系统,并以网格化治理为基础,成立由村书记、联户党员、网格长、网格员、组长组成的"网格连心队",村民遇到问题可在平台通过电话一键联系,及时反馈,还可通过"随手拍"功能将看到的好人好事或不良现象拍照上传,实现线上双向沟通,线下共同治理,以及工作留痕。

仇红波正在演示"智慧乡村"平台

在此过程中,仇红波和霍鑫也在思考如何增强村民与平台之间的粘性。"之前也有不少APP附带了很多惠民利民程序,为什么大家没有充分用起来?我想,是因为它的主导权不在我们手中,没有真正切合工作和群众。"霍鑫表示,只有把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融入其中,跟老百姓建立桥梁,才能得到群众认可。

为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雨坛村"智慧乡村"平台上线了便民服务、生活服务、村务公开、小组账务公开、党员评分、网上购物等功能,平台还提供出行、家政、花鼓戏、订餐等咨询服务,并打通了汨罗人社部门的招聘信息通道,村民可直接通过平台求职应聘。

平台还建立了"积分制",用"随手拍"上传有关村级事务的照片、自主更新个人和家庭信息、订阅村级通知、网上缴纳医保等可获得积分,1积分等于5角钱,可在村里的积分兑换点兑换商品,实际资金从村集体收入中支出。目前,雨坛村729户中已有近700户参与到积分管理体系中。

骆军飞的南杂店被设为积分兑换点

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南杂店的骆军飞告诉记者,"雨坛一家人"不仅方便他了解各类村务信息,自家店被设为积分兑换点后,每个月实现增收300至400元。如今,闲时打开"雨坛一家人"看看村级动态,已成了他和大多数村民的日常。

"平台既有政策解读,也有专人电话咨询。建房、结婚生子、就业等几项大事都有专门负责人。现在村干部分工明确了,村民打给我的电话少了。"霍鑫说,平台上线后,把繁琐的工作简化了。比如疫情报备,原来是从村民在微信群中报备,然后村干部复制粘贴,建立文档报镇政府。如今,村支两委只需做宣传发动,老百姓通过系统报备;镇政府专干只需在后台手指一点,就可导出该村的报备文档,省了村干部操作这一道程序。

日前,市委政法委网格办在雨坛村试验了一次线上调查:中午12时许给雨坛村民发出"安全感调查问卷"电子档,直接面向全村群众进行线上推送,算上输入试卷时间,仅仅用了不到2个小时,雨坛村729户群众有近209户线上完成答卷,占比30%。其中在问卷调查中有反映问题的,当天下午村干部就上门听取意见,为群众解决问题3个。真正做到了"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路、群众不跑路"。

随着雨坛村"智慧乡村"平台的逐步完善,古培镇专门组织各村到雨坛村学习培训,整镇推进"智慧乡村"建设,8个村都已建立起了平台,并逐步展现成效。仇红波介绍,平台还可根据各村实际进行个性化设计,提供更为高质高效的服务。

南环村"智慧乡村"平台"南环一家人"

"方便又高效!"南环村党总支书记何志辉对该平台赞不绝口。他介绍,村里29个屋场都成立了妇女工作队负责信息摸排、环境卫生等工作,原本她们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完成的信息摸排工作,"智慧乡村"上线后,通过宣传发动群众在系统自主填写,避免了"跑累腿、说干嘴、人不在"的窘况,极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

"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谁走在前面谁就占据先机,谁走在后面谁就被动。"在古培镇联雨坛村干部霍党赠看来,只要是在认真帮群众解决问题,群众也不会袖手旁观,自然会参与进来,这是自下而上的。

他介绍,目前该镇将智慧乡村与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对人员进行打桩定位。在全镇8个村设4名网格长,由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镇负责干部担任,每人包两个村;在每个村安排3名网格员,由村干部担任;再以组或屋场为微网格,由组长、妇女队长、党员骨干、热心群众、乡贤等担任微网格员;并请各村德高望重的人担当"智慧管家",负责"智慧乡村"平台的运营。从而增强村民的参与感,激发大家的热情,实现基层自治。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委政法委的大力推动下,目前,"智慧乡村"建设正以古培镇、弼时镇序贤村、罗江镇石仑山村、归义镇龙舟社区为试点,以点带面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汨罗"智慧乡村"建设项目顾问涂先生认为,建设"智慧乡村"符合中央政策要求,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是"罗江夜话"的一个升级版,发展潜力巨大,"村民可以在这样一个数字化平台上反映自己的意见建议,参与村级管理,监督村干部的工作,实现基层民主。村民需要这样一个平台。"


一审:刘嘉玉

二审:胥 扬

三审:刘胜丹

责编:胥扬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专题
精选
推荐
我要报料

  下载APP